【穿鑿屋】
係台灣早期住家个典型,散見在鄉下農家地區。客家人个「穿鑿屋」,係用幾支單薄个竹析做樑柱,再用篾片編做壁个支架。為了達到防風避雨个目的,就在竹壁上膏上一種特殊个泥。這種泥係用一種蓋古老个方式做成个,通常先到山野个所在挖黃泥,裡肚係有含瓷者為最好,(含瓷个黃泥外表蓋亮麗,黏性蓋強,密度蓋高),加水之後攞燥禾稈,再用牛抑係人个腳來回踏,分泥同禾稈勻合,然後膏在竹壁上,蓋像這下个紅毛泥。故所,坐在「穿鑿屋」个窗脣抑係壁脣,逐擺清風慢慢仔吹來,總係會鼻著泥香味抑係禾稈个香。
「穿鑿屋」雖然簡單,毋過冬暖夏涼,歇起來蓋舒爽。尤其係在茅屋時代,屋頂上蓋有賁賁个茅草,增加清涼。落雨時節,雨水落在茅草上,淅瀝響,蓋有節奏,會分人睡落覺。熱天恁烈个日頭,乜分茅草擋在外背,屋肚淨有淡淡个茅草清香。寒天北風呼呼袞个時節,有咿呀咿呀个聲,屋仔些把停動,對有驚無險,屋家人團圓共下,圍等火爐,打鬥鼓,正經係天倫之樂。
資料來源:鍾榮富,《高雄客家行腳》(高雄: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,2006年11月)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