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市的客家族群,除了少數直接從大陸原鄉 (梅州、豐順、興寧、韶關、大埔等)移民而來之外,大多數是因歷史或經濟因素而搬移到高雄居住的二次移民。日治時期客家移民主要來自北台灣的桃園、苗栗、新竹,戰後移民除了北客及中客,美濃及屏東六堆移民逐漸增加,形成所謂「四大庄頭」─來自新桃苗、台中東勢、屏東、美濃的客家人。這些客家人,把高雄市視為自己的故土,為有一固定「打鬥敘」活動場所,做為保存客家文物、語言,及鄉親聯誼的去處,遂由一群在各行各業表現傑出的客屬熱心人士提議興建「高雄市客家文物館」。
民國84年間在前市長吳敦義支持,多位國代、立委、議員及四大客家庄頭前輩努力推動下,由高雄市政府民政局主導興建「客家文物館」,歷時三年,於87年11月20日落成啟用。88年,民政局成立「高雄市客家文化事務基金會」,並致力推動正式的官方組織。92年12月31日前市長謝長廷指示籌設市政府體制內一級機關,94年「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」正式成立,由廖松雄先生擔任第一屆主任委員,衍生從愛河之心至三民一、二號公園作為興建客家文化園區之構想,在歷任市長謝長廷、陳其邁、葉菊蘭的大力支持下,「高雄市新客家文化園區」於96年動土興工,至99年10月完工落成。
民國99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,納入原高雄縣美濃、杉林、甲仙、六龜等客家重點鄉鎮後,擴大了本會服務範疇,持續推動客家文化之傳承與創新。本會以「處處是客家」為施政主軸,深入家庭、社區及校園,推動客語復甦及客家文化傳承工作,以打造高雄市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典範城市為目標。